首页 > 读·新闻 > 专题专栏 > 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投产 > 红核之声
红核之声

员工故事:“现场第一条路是我们推出来的”

发稿时间: 2013年06月05日    【 字体:

2004年,李俊峰在中电投集团与上海交大联办的核电培训班培训一年后,被派往当时的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成为最早一批进入红沿河现场的人员。

最早一批进入现场的人
    2004年的红沿河现场是一片荒滩,半人高的篙草疯长着,野鸡野兔随处可见。一条仅容两辆车贴边行驶的乡村土路,通到厂区外围。李俊峰来到现场后,签订的第一个合同就是雇用一辆推土机从厂区外围推出一条进入现场的土路来,否则施工人员根本无法进入现场。
    他们偶尔还要充当现场保安的工作。当时虽然征地了,厂区周围也打有水泥界桩和围网,但附近的村民却仍然习惯将牛羊赶进来吃草,李俊峰他们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现场工作,礼貌地将村民和牛羊请出厂区。
    现场还在厂平阶段,先期来到现场工作的六七个人住宿成了难题。李俊峰他们就在厂区外围的老船厂找了一间平房,六七个人分上下铺住在一间瓦房里。3月份的红沿河,依然是霜冻大地,房间里的空调在零下时根本启动不起来,只能烧土暖气,往往半夜冻醒,起身去给锅炉添煤,才能供暖。
   条件虽然艰苦,但李俊峰却苦中有乐:看着脚下荒草地慢慢变成了夯实的水泥路,输水管线工程逐渐向远处延伸,防波堤、厂平、通讯、通电等“五通一平”工程、填海工程陆续开工,现场工地开始慢慢有了模样,一股自豪与喜悦油然而生。

为项目节省宝贵建设资金
    2006年8月28日,红沿河公司正式成立,李俊峰来到合同采购部的新岗位上,同时兼做一些工程项目支持工作。
    项目要开工,首先遇到的就是项目核准与土地法规方面发生冲突这只“拦路虎”。按照《土地法》规定,项目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前不允许动地。而没有进行前期的“五通一平”工作,进行负挖了解基岩底的情况,核电项目不可能核准。现有法规之间有冲突,是先核准还是先动地?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李俊峰他们争取到了国土资源部特批的先行用地许可:即允许项目在没有核准之前,可以使用土地,保证了项目开工的用地合法性。此举为后续宁德等其他后续核电项目提供了借鉴。
    项目核准后,需要对周边海域进行保护,同时,重件码头、取水口、排水口等工程建设也需要用海,根据规定这要缴纳海域使用金。但在八年建设期内,核电项目实际上对周边1万亩海域只是保护性地维持现状,并没有温排水。李俊峰牵头的团队分析相关政策文件认为,产生了争取在建设期内减免海域使用金的想法。通过与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交流与沟通,红沿河成为了国内第一家项目建设期内海域使用金减免的核电项目。估算下来,整个项目建设期,仅此一项,就至少节约了1200万元费用。
    此外,李俊峰还牵头与工程公司共同申请了进口物资凭保放行政策,通过该政策,公司支付流程时间长与海关通关费用缴纳时间短的矛盾得以缓解,避免了由此产生的巨额滞纳金。同时,现场工期、进度急需的进口物质,通关时间和费用都大大节省,这无疑对现场项目推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微信扫描

新浪微博扫描

Copyright © 201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8132407号-20